不喜欢的电影可以不看,为什么要骂。这个问题不简单
有好就有坏,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什么事是一事无成的,每个人观点不一样,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
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可以不买,我们不喜欢的电影可以不看,眼不见心不烦。有些人会说,你既然已经不喜欢了,可以不去买啊,可以不去看啊,为什么买回来或者看了之后感觉到不喜欢,就要对它进行批评呢?事情不是这样,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2020年年末,一部《晴雅集》占据了各大热搜榜首,此影片之所以能够频上热搜,并非是它又多么出众,恰恰相反它令人很失望。
电影《晴雅集》是根据日本作家的小说《阴阳师》改编,由郭敬明导演执导,于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上映。
上映首日,影片票房超9000万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成绩,票房势头除了刘德华的《拆弹专家2》之外,无片能及。可这样高的票房成绩,也挡不住观众对该片的批评,网上的骂声非常多。
许多观众对《晴雅集》的评价就是,除了画面一无是处,没剧情、没演技、没主线、没有电影该有的艺术,打戏还裸着上身,一点美感都没有。
这样的缺点,就是郭敬明导演电影的一个通病,不只是《晴雅集》,《小时代》系列和《爵迹》系列都是如此。
电影《小时代》中聚集了杨幂、郭采洁、陈学冬和柯震东等高颜值明星演员,共同演绎了这个脱离实际的闹剧。这部电影除了拥有《晴雅集》一样的通病外,且缺乏逻辑,伤风败俗。
《爵迹》系列聚集了范冰冰、吴亦凡和陈伟霆等高流量颜值明星,一样画面有美感,但没有艺术,也没有剧情可言。
郭敬明的这些电影,每一部的票房都不低,但每一部都是骂声一片,评分都没能达到及格线。
既然不喜欢郭敬明的这些影片,可以选择不看啊,为什么要去看呢,看完了还要进行谩骂批评?
电影选择在影院上映,就好比商品一样,赚取观众的票钱。观众花钱买票进入影院观看某部影片,就是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对自己花钱买回来的东西不满意,完全可以对此进行批评,退货甚至投诉。
电影作为商品,是一个无形的存在,当你坐进电影院观看的那一刻起就好比穿了一个多月的新衣,不能够退货。
许多观众是否选择去影院观看某部电影时,除了影片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或者片中有自己喜欢的演员之外,就是根据网上的各种评论。
与《晴雅集》同期上映的《拆弹专家2》,能有如此高的票房表现,能在《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强势市场之下,能够每日获得半数以上的票房,就是因为高口碑。如果《拆弹专家2》的口碑还不如《晴雅集》,那它的票房必然会大打折扣。
与《晴雅集》同日上映的东湖影片《心灵奇旅》,上映首日豆瓣评分就达9.2分,但开始几日的票房却远不及《晴雅集》。
后来可能是观众看到了网友对《心灵奇旅》的高评价,让这部影片低开高走,日票房逐渐超越了《晴雅集》。目前该片的每日票房都能超千万,总票房已达2.4亿人民币。
与上两部影片“命运”相反的且最近上映的电影就是常远执导的《温暖的抱抱》,本片高开低走,骂声一片,口碑极差。
《温暖的抱抱》上映前,因为片中有沈腾、马丽等喜剧演员,且是常远导演的处女作而备受关注,首日票房近两亿。
当影片上映后,观众发现沈腾和马丽在片中只是客串,但这几分钟的客串剧情竟然就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其余之处毫无看点。豆瓣评分5.6,被誉为是2020年最后的烂片之作。
开始几日,《温暖的抱抱》的单日票房一直位居亚军的位置,到了第十天《拆弹专家2》实现反超,《温暖的抱抱》降至第三。
如果没有网上的这些高评价,也不会有如此多的观众选择进入影院观看。如果没有那些骂声和批评的语句,有些观众或许不会摒弃这部电影。
有了竞争才有了发展,有了批评才会有上进心和改过的心。如果不是很刁钻,不喜欢自然就会有不喜欢的道理,更多人不喜欢,那就是产品自身的问题。
对于那些有问题的产品,我们默不作声,如何才能控制住这些“不良产品”的生产,如何才能保护我们自身的权益。
下载爱奇艺泡泡APP
爱豆活动不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