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学人第二季

类型: 纪录片 人文 科技
年份: 2020
地区: 国内
简介:为了让更多网友认识科学家,了解他们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档名为《我是科学人》的人物专题纪录片栏目,将镜头对准改革开放以来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40位老中青三代科学家,听他们口述成长历程和人生理想,真实还原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让年轻人有机会走进科学家的世界,重燃投身科学事业的青春理想。
打包价格:

节目还没有准备好,晚点回来再试试~

由于版权原因,部分剧集暂时无法观看,请持续关注更新~~感谢使用爱奇艺!

分集剧情

  • 整个7月,媒体头条被水淹了大半,成灾的洪水,以及酸化的“黄水”。 洪水不陌生,在粤、黔、桂等20多个省泛滥。“黄水”则不同,是陕西省秦巴山区的特产,又称磺水,因硫铁矿矿渣造成。 据澎湃新闻报道,汉江上游秦巴山区已经被这种水“毒”害几十年。2000年左右开始,那里的矿区虽被关停,但矿渣随雨水、泉溪跑得漫山遍野,不仅造成了村民吃水难问题,还为整个汉江流域埋下重金属污染的隐患。 面对触目惊心的“黄”,为什么不治理?资金和技术随舆论发酵,成了摆在台面上的硬骨头。 这块骨头并非最近才卡进中国环境治理的咽喉。它已经卡了几十年,因矿业污染历史欠账过多,“旧账”未还、“新账”又欠等问题,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憋得国家难受,搞治理的人也着急。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胡振琪跟着着急了30年。他是最早一批投入到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重建的学者,见证了国内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从无到有。如何让荒芜变沃土,他,最有发言权。

  • 1998年,王伟胜第一次接触到了风电。那时,风电在国内还是小众研究。没有什么项目,没有那么多工程问题,企业也没有并网需求——这些困难摆在所有风电人眼前,成了他们“活下去”的关隘。有人放弃了,有人挺住了。挺下来的王伟胜,后来在张北坝上建起了世界最大的风电试验基地。他说,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团队的初心和使命都是通过科研去支撑和引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查看全部剧集详情
  • 整个7月,媒体头条被水淹了大半,成灾的洪水,以及酸化的“黄水”。 洪水不陌生,在粤、黔、桂等20多个省泛滥。“黄水”则不同,是陕西省秦巴山区的特产,又称磺水,因硫铁矿矿渣造成。 据澎湃新闻报道,汉江上游秦巴山区已经被这种水“毒”害几十年。2000年左右开始,那里的矿区虽被关停,但矿渣随雨水、泉溪跑得漫山遍野,不仅造成了村民吃水难问题,还为整个汉江流域埋下重金属污染的隐患。 面对触目惊心的“黄”,为什么不治理?资金和技术随舆论发酵,成了摆在台面上的硬骨头。 这块骨头并非最近才卡进中国环境治理的咽喉。它已经卡了几十年,因矿业污染历史欠账过多,“旧账”未还、“新账”又欠等问题,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憋得国家难受,搞治理的人也着急。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胡振琪跟着着急了30年。他是最早一批投入到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重建的学者,见证了国内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从无到有。如何让荒芜变沃土,他,最有发言权。

  • 1998年,王伟胜第一次接触到了风电。那时,风电在国内还是小众研究。没有什么项目,没有那么多工程问题,企业也没有并网需求——这些困难摆在所有风电人眼前,成了他们“活下去”的关隘。有人放弃了,有人挺住了。挺下来的王伟胜,后来在张北坝上建起了世界最大的风电试验基地。他说,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团队的初心和使命都是通过科研去支撑和引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 2020年,大年初一,得知火神山开建,身在武汉的李德仁院士坐不住了。他和团队立即利用航天遥感手段采集医院施工前后的卫星照片,开展环境监测评估,参与到“武汉保卫战”中。在他一贯的理念中,有两点最重要:掌握科学技术就是要为国家服务;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他总说,人要有这样的精神,而有了精神,有了本事,国家就有希望。

  •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40多年,徐建国经历过很多公共卫生事件。他知道,在庞大的微生物族群面前,他们的力量非常渺小。可他更知道,越多的病原体被“看到”、被“了解”,新发传染病爆发时,就有可能为之提供更多的线索,让人做出更快的判断,使更多生命得到挽救。 为了做好病原体储备,他曾带着团队在非典时期跑遍全国14个省的果子狸养殖场,也曾登上青藏高原研究旱獭、秃鹫、藏羚羊、鼠兔、藏野驴。年复一年,他们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分离、命名了50多种新细菌、新病毒。只要能够为潜在的传染病防控提供支持,每多发现一种都是好的——徐建国心想。

  • 今年大年初三,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已经70多岁的李国培不顾家人的劝阻,带着自己的空气净化器专门去了一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新冠肺炎确诊病区。打开净化器开关,在医护人员的面前,李国培摘下了口罩……

  • “凡是轰动的建筑,必有轰动的声音。”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眼里,文化才是建筑的灵魂,而通过建筑来记录时代、表现时代,是一个建筑师最重要的历史责任。

  • 王贻芳的坚持,不只是为了一个对撞机,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基础科学,选择基础科学,重视基础科学。这是比CEPC建成更辽阔的未来。

  • 1985年,刘东生、施雅风等人提议,在西安组建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简称“黄土室”)。最被看好的牵头人,就是安芷生。 “把黄土研究搞上去,不负地质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带着老师的嘱托,安芷生一行八人从贵阳来到了西安。做了这么多年黄土研究,这一次,安芷生是真的扎根黄土高原了。

  • 她让中国成为纳米酶领域的领跑者。她爱科学、爱生活、爱美丽。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

收起
爱奇艺号

我是科学人

663人已关注

+关注
更多> 纪录片榜